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从“新春第一会” 看经济大省2025奋进新图景

  • 职场
  • 2025-02-06 09:40:02
  • 2

专题: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

  转自:上海证券报

从“新春第一会” 看经济大省2025奋进新图景

  2月5日,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查看生产线运行情况。新华社图

从“新春第一会” 看经济大省2025奋进新图景

  2月5日,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风力设备公司工人在车间内生产风电塔架。新华社图

从“新春第一会” 看经济大省2025奋进新图景

  2月5日,工人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车间内生产逆变器。新华社图

  上海

  发布优化营商环境

  8.0版行动方案

  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记者 宋薇萍

  2月5日,上海举行“新春第一会”,并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下称“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过去7年来,上海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已颁布1101项任务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着力在深化世行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夯实营商基层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五个方面,推出经营主体可感可及的务实举措,具体包括58项任务举措。

  其中,深化世行对标改革,上海按照世行评估监管规则公开稳定、公共服务专业协同、企业办事省时省钱的底层逻辑导向,对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公用基础设施服务、劳动就业、获取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办理破产等10个指标领域,明确10条举措。

  优化为企整体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的一大亮点。文件从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出发,在政务服务、政策服务、要素保障服务、涉外服务等四方面提出24条举措,如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好办水平,升级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务,大力优化资金、人才、土地空间和数据等要素保障,全面提升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服务,建设国际化的工作生活环境等。

  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首次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作为单独任务板块列出,推动基层营商环境持续创新,打通街镇、园区等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从区域特色营商环境创建、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等2个方面提出6条举措。如鼓励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品牌,制定特色产业“一业一方案”,拓展园区专业服务,建设“烟火气”的活力街区等。

  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要求,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多项条款涉及优化数字营商环境。例如,聚焦跨境数据流动,文件明确,制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及操作指引,指导企业开展跨境数据流动,推动更多领域先行探索。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营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有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把握营商环境的底层逻辑,对标世行BR新评估体系,推动10个指标领域对标改革,塑造营商环境国际竞争新优势;二是更加注重回应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从注重改革顶层设计的“最初一公里”,进一步贯通穿透到改革举措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改革闭环,支持大中小微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三是更加注重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形成立法、执行、修法相互促进的营商环境法治体系,更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一青表示,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有三大核心突破:一是以企业体验驱动政策设计,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找不到、用不上、操作难”痛点,首创“政策体检”服务,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需求,推动“免申即享”政策覆盖69项高频政策(如税费减免),实现“企业不跑腿、资金直达账”;二是数字化全链赋能服务升级,构建“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企业码一码通办—远程AI监管”闭环,降低干扰;三是对标世行BR深化改革。围绕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在市场准入(住所登记标准化)、国际贸易(先放后检通关)、纳税服务(跨区经营备案简化)等传统短板领域推出多项细化举措,强化与国际规则衔接。

  同日,上海普陀区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同步发布,从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五方面提出88条举措。上海市委金融办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各区因地制宜、因区施策,推动融资服务进一步下沉,根据企业需求,在重点产业园区、街镇、楼宇设立融资服务中心(站点),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切实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得性。上海市委网信办表示,将会同上海市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推动出台并实施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明确适用范围、操作流程、实施路径。继续推进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广东

  集中发力抢占先机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记者 周亮

  2月5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提出,将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

  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多措并举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

  广东将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坚持向“高”攀登,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让“超级平台”产出“超级成果”;坚持向“实”聚焦,从产业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及时推出需求侧政策,助力完成技术走向市场的“临门一脚”;深度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创新网络,在竞争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一半,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成。会议提出,将把握先机、前瞻布局,进一步强化源头技术供给和应用场景创新,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尤其是抓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抢占先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科技大公司应引领时代浪潮

  会议提出,要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广东有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还有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

  会议提到了多家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领先贡献的公司。其中,华为以领先的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深度求索(DeepSeek)以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产生连锁效应,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中国已经显示出引领时代浪潮的全新气象,广东更应该在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

  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表示,华为持续打造坚实的数智基础设施底座,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华为把高质量作为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石,战略聚焦,以质取胜。面向未来,外部不确定性依然很大,但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是确定的。华为将持续加大战略纵深投入,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全球客户。”梁华表示。

  百济神州副总裁王英群表示,百济神州已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研发和生产制造环节,作为百济神州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广州基地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全面迈进工业4.0的可视化阶段。

  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鹏汇天集团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广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包容的政策,让“走出去”刻在广东企业的骨子里。中国汽车出海,应凭借科技和品质走高质量的发展路线。

  广东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2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在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企业是产业发展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强力支撑和砥砺奋进。

  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提出,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包括石化产业、钢铁产业、建筑产业、时尚产业等。与此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华润微、方正微、粤芯、增芯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爬坡,补齐集成电路制造、先进封测等短板,大力发展材料及装备产业,谋划建设光芯片产业创新平台,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等。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抢占具身智能、量子科技、6G等前沿领域。

  江苏

  优环境强招引 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

  ◎记者 操子怡 仲茜

  2月5日,江苏举行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会议用“三个一”总结了2025年目标任务。

  江苏各个地区也相继召开“新春第一会”,双招双引、营商环境成为高频词。

  2月5日,江苏常州举行“全市企业发展大会”,将民营企业家作为主角,现场通报表扬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和2024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优秀个人代表,并为他们颁奖。2024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居于全国第3,投资热度连续3年领跑全国,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预计2024年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68万辆,占江苏全省产量的70%。

  2月4日是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举行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推进会暨2025年“双招双引”工作部署会,明确2025年全区“双招双引”目标任务——新招引超100亿元项目1个、超50亿元项目3个、超10亿元项目18个、超亿元项目180个,总投资达到450亿元。

  无锡高新区表示,将着力通过链接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实现从以往的“给政策”招商向“给机会”“给市场”的场景招商转变。

  2月5日,江苏泰州召开“新春第一会”,“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是关键词。会议提出,致力招引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特大”项目,集聚一批科创型、成长快、爆发力强的“小而美”项目,以项目大突破推进发展大跨越,力争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050个、新开工600个、新竣工420个。

  会议提出,随着交通条件和发展能级的变化,泰州已与苏南融为一体,并纳入了上海大都市圈总体规划,要把握区位格局的变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谋划发展。在产业发展上,推动产业园区一对一合作,推动泰州医药高新区和上海张江园区共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

  招商既拼硬实力,又拼软支撑。2月5日,南京举行2025年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聚焦企业融资、项目落地、涉企服务等三类场景,发布了一批营商环境集成式应用场景,赋能高质量发展。

  此次“新春第一会”,南京发布2025年全市营商环境重点举措,从优化办事流程、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5个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跟上步伐。作风是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营商环境是作风建设成效的直接体现。”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南京将不断探索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穿透式的改革举措,以卓越的营商环境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浙江

  构建浙江特色

  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 谭镕

  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始终把牢缩小“三大差距”这个主攻方向……2月5日举行的浙江“新春第一会”透露了一系列信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会议提出,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扎实推进“十项重大工程”,加快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促进经济稳进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浙江高规格举行‘新春第一会’,彰显出该省对新时代发展使命的理解与担当。”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在具体工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强力推进“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

  针对缩小“三大差距”这个主攻方向,浙江将以“千万工程”为牵引,聚焦山区海岛县、农村农民等重点难点,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着力完善省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以县域为重要单元,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诗画浙江和美乡村。

  近年来,浙江以人才、创新、改革、开放为关键词,为发展划重点、指方向。会议明确,浙江要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做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工业稳进提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浙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行动体现在方方面面。202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415X”集群规上制造业企业营收突破9.5万亿元,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浙江争创新一轮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杭州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1月23日,浙江宣布启动“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新质生产力”招商年,以未来产业突破类、新兴产业培育类、传统产业焕新类等为重点招引方向,吹响新一年招商的冲锋号。

  “浙江注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浙江将根据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浙江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朱克力表示。

有话要说...